🔍【鮑魚 vs 九孔】
你吃的九孔,其實有一段感人的搶救行動!
📖 九孔的台灣故事:從危機到奇蹟
你知道嗎?
🌀 台灣東北角曾是九孔養殖聖地,從民國60年代發展至今
已有40餘年歷史。但在民國90年起
九孔養殖面臨大規模危機:
🌊 九孔苗附著後大量死亡,活存率竟不到1%,整個產業面臨崩盤!
📚 學者與養殖戶深入研究後,歸納出幾大可能原因:
1️⃣ 疾病傳染
2️⃣ 飼料來源不潔(藻類未清洗乾淨)
3️⃣ 種貝過早繁殖,未達成熟體型
4️⃣ 長期近親交配,導致基因弱化
這段時間被稱為九孔的「黑暗期」。
🌱 但故事還沒結束——希望出現在近年!
台灣學者與養殖戶合作,引進日本鮑魚品種與九孔進行配種實驗,
歷經多次改良後,成功培育出新品種:
💡 『九孔鮑』誕生!
這個新族群的存活率從原本的不到兩成,提升到驚人的七成以上!
有效解救了台灣的九孔養殖產業,也讓這項傳統海味延續下去。
🐚 九孔 ≠ 鮑魚?
九孔其實是鮑魚的一種,又叫「小耳鮑」。
外型相似,但體型嬌小、價格親民,是台灣在地最經典的海味之一!
📌 來看看牠們的差異比一比 👇
(見附圖)
🙌 吃一顆九孔,其實吃進的是職人與學者幾十年的努力。
📣 分享這段海味復興的故事,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海鮮的珍貴!
台灣東北角貢寮嚴選九孔鮑這裡買!!!